常识备考民法中的继承
在公务员考试中,继承作为重要考点占据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考试中常常涉及到继承的方式,遗产的分配,继承人的范围,遗嘱的效力等等重要考点。很多小伙伴往往在一些重要考点上掌握得不够清晰。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民法中的继承吧。
一.继承的方式
继承是指将死者生前所有的、于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,依法转移给他人所有的法律制度。民法中规定的继承方式主要有遗赠抚养协议、遗嘱(或遗赠)、法定继承。在我国遗赠抚养协议优先于遗嘱,优先于法定继承。
二.法定继承
法定继承是指依照继承人范围、继承的顺序以及遗产分配原则,按照法律规定处理的继承方式。法定继承人的重要考点在于法定继承人的范围,我们考试中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:有配偶、子女、父母、丧偶儿媳对公婆、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,作为第一顺序的继承人;第二顺序法定继承人:有兄弟姐妹、祖父母、外祖父母。
(注:这里的“子女”包括婚生子女、非婚生子女、养子女、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。
这里的“父母”包括生父母、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。这里的“兄弟姐妹”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、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、养兄弟姐妹、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。)
三.遗嘱
遗嘱继承也称指定继承,是与法定继承相对称的一种继承方式。遗嘱继承是指继承开始后,按照被继承人所立的合法有效的遗嘱继承被继承人财产的法律制度。
(一)遗嘱的形式
遗嘱的形式有公证遗嘱、自书遗嘱、代书遗嘱、录音录像遗嘱、打印遗嘱、口头遗嘱五种形式。打印遗嘱和录音录像遗嘱是民法典生效后新增的遗嘱。
(二)遗嘱的效力
1.除了公证遗嘱和自书遗嘱外,其他形式的遗嘱都需要两人以上的见证人在场见证,反之无效。
2.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。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。危急情况解除后,遗嘱人能够用书面或者录音形式立遗嘱的,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。
3.立有数份遗嘱,内容相抵触的,以最后的遗嘱为准。这一点需要小伙伴们注意,是民法典修改的点。
四.遗赠抚养协议
遗赠抚养协议是指扶养人承担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,享有受遗赠的权利的协议。公民可以与集体所有制组织签订遗赠扶养协议。按照协议,集体所有制组织承担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,享有受遗赠的权利。
继承的知识点学习完了,相信小伙伴们对继承也有了更深的了解。那么我们来做一个真题检验一下。
【单选】某甲去世后共留下4份遗嘱:第一份是自书遗嘱;第二份是录音遗嘱,有单位领导见证;第三份是公证遗嘱;第四份是代书遗嘱。其继承人因4份遗嘱的内容不一致发生争执,根据法律规定,作为遗产继承依据的应是()
A.自书遗嘱B.录音遗嘱C.公证遗嘱D.代书遗嘱
参考答案:D
时事热点练习题
点击查看>>公务员备考常识时事政治专项备考资料
2022年4月1日,全国( )生产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、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出席会议并讲话。胡春华强调,( )是我国最大的口粮作物,确保市场供应稳定,不出现任何闪失。
A. 玉米
B. 水稻
C. 小麦
D. 甜菜
【答案】B【解析】本题考查时事热点。2022年4月1日,全国玉米水稻生产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、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出席会议并讲话。胡春华指出,要共同努力力争把玉米面积和产量稳定在去年水平上。胡春华强调,水稻是我国最大的口粮作物,要始终绷紧抓好生产这根弦,巩固发展稻谷产量稳中有增的好势头,确保市场供应稳定,不出现任何闪失。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。
单选题
49. 2022年10月27日,生态环境部发布了《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2年度报告》。报告显示,2021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降低( )
A. 3.8% B. 2.9%
C. 4.2% D. 5.1%
【答案】A【解析】本题考查时事热点。2022年10月27日,生态环境部发布了《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2年度报告》。报告显示,2021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降低3.8%,比2005年累计下降50.8%,风电、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6.35亿千瓦。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一周年,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.94亿吨,累计成交金额84.92亿元。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。